首例3300米高海拔地区 应用脑状态监护仪监测的精准麻醉

    高原地区的麻醉和平原地区一样吗?

  患者麻醉药物的需求量以及对药物的耐受力一样吗?

  高原地区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状态有何变化?

  瑞金医院北院麻醉科两位援滇医生发现在高原地区麻醉和平原地区麻醉还是有很大区别,尤其在麻醉用量和患者对麻药的耐受力方面。要知道麻醉过深或过浅都可能对患者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高原地区实行精准麻醉尤为重要。

  看似简单的麻醉操作背后,往往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他们在术中时刻关注病患每分每秒的生命体征,只为患者能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

    “麻醉医师的使命是‘让手术更安全,让麻醉更精准、让患者更舒适’。对我们来说,1%的失误就可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逝去,所以我要求自己100%不出错。”瑞金医院北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王智渊,如是说。

  现代麻醉不仅仅是维持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而是我们麻醉医生更多关注患者快速苏醒、围手术期脑功能状态、术后认知功能的情况,从而达到精准麻醉。

(王智渊医生使用脑状态监护仪观察患者麻醉情况下的脑功能状态)

  王智渊医生双眼紧盯着脑状态监护仪界面上数字的变动,“镇痛指数过高,镇痛不足”、“注意镇静指数变化,看看镇静是否合适“、“疼痛数值过高”……

  手术床上的病人是一位80岁的藏族老奶奶,在平均年龄为62岁的藏区,老奶奶算是罕见的高龄患者,老奶奶子宫脱垂十余年,并存在糖尿病、双眼白内障等问题。

  这是王智渊医生作为瑞金医院北院第四批援滇队员之一,到达迪庆州人民医院的第二天,参加全院大会诊时了解到的情况。

  考虑到老年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原先存在的疾病,加之高海拔地区对人体生命体征的影响,病患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力可能会要远弱于常人。在麻醉药物用量的使用上要更为谨慎。

  因此,王智渊医生在全院会诊中,提议使用脑功能状态仪对术中麻醉深度以及疼痛等情况进行全程监测。

  首例高海拔地区使用脑状态监护仪实施精准麻醉

  对于王智渊医生的提议,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表示了支持。

  这是首例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区,使用脑状态监护仪实施精准麻醉。

  术中麻醉深度的精确监测和判断,一直是临床麻醉医师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

  然而,易飞华通的脑状态监护仪可以为麻醉医生提供即时的疼痛、麻醉深度及脑功能的评估。为舒适化医疗、大脑的精准化管理、无痛医疗提供客观的监护依据,提高诊疗安全性,实现精细化手术麻醉和重症监护的科学化管理。

    “对病人的管理,我们希望监护的手段越多越好,这样通过经验来‘猜’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小,我们诊断病人的准确性会越来越高,失误就会越来越小。” 王智渊医生说。

  他说,麻醉医师绝不能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如果是100分的考试,错了一道题,得99分,你会觉得成绩还挺好的。但身为麻醉医师做100台手术,出现一个事故,失去的可能就是一条生命,造成一个或者多个家庭的悲剧,无论对患者还是医师本人,都是不能承受的。即使有1%出危险的可能,也要做好200%的准备。

  无影灯下的隐形英雄

  手术如期进行。

  镇静65、疼痛5、镇痛65……无影灯外,王智渊医生全神贯注,盯着监护仪器上每个数据的变化。

  在脑状态监护仪的全程监测下,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和苏醒进行的都非常顺利。老奶奶醒过来后,一直用藏语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现在医疗界越来越提倡“围手术期麻醉医师”这个概念,麻醉医师肩上的责任可谓越来越重。不仅要让患者能安全地走下手术台,还要保证患者术后能够得到良好恢复,比如大众较为关心的认知功能。

(通过脑状态监护仪对病患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监测)

  在手术后24小时,继续使用脑状态仪随访了老奶奶,老奶奶各项脑状态功能指标数显示,其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都表示很满意,对瑞金北院援滇医疗队表示了感谢,向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幕后英雄,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致敬!谢谢他们带来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