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过劳死!深圳36岁IT男猝死酒店马桶!小伙伴们,别再用生命工作了!

3月24日一早,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在为年轻生命消逝感到悲痛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年轻人频频被“过劳死”垂青?

中国成“过劳死”第一国!


据调查,中国成“过劳死”第一国!每天1600人因此死去!


网友总结13个过劳死"重灾区":


1、高级审计师;2、IT业从业者;3、外企500强精英;4、工厂工人;5、网编;6、网店店主;7、公关公司职员;8、网络作家;9、模特;10、警察;11、医生;12、民营企业老总;13、高校青年教师。


为何“过劳”就会“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猝死高危人群也往往是一些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超强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更易让他们被猝死“垂青”。我们(BET)通过二十年以上的临床脑科学研究发现,其主要是因为大脑消耗了太多的血流,大脑一般会消耗人体三分之一的血流灌注量,长期高强度工作会让大脑的血流灌注持续的在大脑皮层工作,而脏器的血流就相对下降。


而睡眠对人体的好处是,让人体的头部血流下降,身体的脏器血流上升,进而维持一个人白天和黑夜的周期和正常活动,从而保障人们正常而高效的工作状态和身体所需要的能力。如果持续十多天都让血流在大脑强度的工作,会对心脏造成缺血性的伤害。当在某一个节点上,就导致了心梗等突发病症及猝死。从脑科学研究和血流分布的角度来说,因为供血机制的改变,导致心脏和脏器的其他器官不正常供给,血流灌注产生变化。脑惰性高、睡眠质量差、严重的焦虑抑郁等,都有可能诱发这种血流灌注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人们可能突发疾病的原因之一。而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的人在脑状态定量测量的指标中往往表现为脑耗能过高,脑疲劳,睡眠质量不好,脑稳定性混乱等。


对“过劳死”大声说:NO!


以下是脑状态定量测量系统,评测某小区人员脑状态的对比数据(如下图: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当代人们普遍存在大脑疲劳的现象,时刻了解大脑的健康情况,科学用脑,及时恢复脑疲劳和提高睡眠质量已成为防止 “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想要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及时恢复大脑疲劳,并且保证高质量的工作效率,管理者转变管理模式,是降低“过劳死”的风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那么该怎么做呢?


转变管理模式:脑管理模式


可能有人听了会觉得很新奇,以前笔者面试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就采取了这种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新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对大脑的定量测量,实时了解自己的大脑的工作效率、疲劳程度、焦虑水平等等信息,为避免过劳死的发生,提高大脑的使用效率,决策的准确性等等良好的身心环境建立一种科学、规范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及时调整和放松。一方面为员工的大脑健康建立了预警机制,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虽然笔者最终没能进入这家公司,不过还是希望这家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得到推广,尤其对于当今社会“猝死”频发的现象,这何尝不是一种解决途径呢?!